苗寨大門。
寨中古樹。
苗寨全景。
苗寨石巷。
苗寨古民居。
古造紙碾盤。
清代裁縫熨斗。
民居窗花。
在渝東南酉陽自治縣蒼嶺鎮的大河口村,有一個風光秀麗的古苗寨,寨里有8孔山泉,一年四季長流不斷,泉水清冽甘甜,冬暖夏涼。因寨民全是石姓,故名石泉,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。2012年,它被列入第一批“中國傳統村落”名錄。近日,筆者對該古苗寨進行了詳細探訪……
寨子面朝水田壩,背靠悠悠青山,安臥在一個形似半島的山腰里。寨里居住了100多戶人家,500多村民,共有70多棟錯落有致的木質民房,或是四合院,或是吊腳樓,有的端莊典雅,有的秀麗靈動。
全寨的建筑極有規劃,令人稱嘆:家家有院壩,戶戶有草坪,以巨大的條石砌成“苗墻”,用堅硬的楠木構造“朝門”。木屋的雕花工藝也堪稱一絕,栩栩如生,引人注目:或雙龍戲珠,或三鹿望月,或文房四寶,或五谷豐登,或六羊興財,或七彩祥云……
漫步寨中,古木參天,溪水潺潺,空氣清新。據寨子里的老人講,這里上百年的古樹多達上千棵,主要有銀杏、杉樹、楓樹、桂花、皂角、絲栗等樹種。這些古樹盤根錯節,軀干雄偉,三五人才能合抱。其中最為傳奇的古樹,要數“夫妻楠木王”。它們長在寨子后面的半坡上,相隔僅十米,并肩而立。兩樹都高達40多米,胸徑6米多,直徑2米多。高大的古樹下,常有雉雞、錦雞、野豬、野貓等國家保護動物的身影閃現。
這些古樹能很好地保存下來,得益于古寨數百年來積淀出的生態環保意識,寨子里一塊關于保護樹木的石碑就是見證。石碑刻文曰:“凡有桑、麻、桐、茶、漆、倍、棬等,洋倍非過大暑,白倍非過白露,桐、茶、棬非過霜降……先期自行采摘,與盜同罪,罰金三元,盜者加倍。其余杉、竹、木柴、草木各有主,有偷竊被獲屬實者,照五元以上十元以下議罰……”石碑一立,提前采收經濟林木和盜伐樹木的亂象都得到了有效遏制,寨子里的樹木日漸茂盛。
這里鐘靈毓秀,人杰地靈,崇文尚武,底蘊深厚。明清時期,寨子出了不少舉人、秀才。其中,舉人石昌熙、秀才石宗俊、武秀才石化昌的故事,在當地膾炙人口。至今,寨子很多人家藏有古書珍籍,少的三五本,多的幾十上百冊,有四書五經,有唐詩宋詞,有明清小說。寨民石海洋是前清舉人石昌熙的曾孫,他家中至今保存有一個紅木箱子,裝滿了古書字畫,如《芥子園畫譜》《昭明文選》《呂氏春秋》等。因為世代重視教育,從寨子里走出去的大學生有三十多人,其中研究生近十人。
(通訊員 彭鑫/文 王心權/圖)